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NB-SONY VAIO

SONY VAIO 一直是外型很有質感的筆電
是注重外型的買家非常喜歡的系列

然而VAIO有T系列、E系列、S系列、DUOLL,究竟該怎麼選擇呢??

在這裡簡單介紹各系列的特色:

Duo 11 
用平板的方式,來操作一台筆電;用筆電的配備,來配置一台平板。
觸控為主、滑蓋、輕薄,外形上較圓潤





T系列
輕薄的Ultrabook,雖然做了觸控屏幕,但也沒有忽略滑鼠、鍵盤等等。
觸控+鍵盤+滑鼠、金屬髮絲質感,外形俐落




E系列 
較為厚重、但是搭載了桌機等級的規格、價格高貴不貴,外形鮮豔而活潑




S系列 
比E系列更好的規格,更輕的重量,針對沒有觸控屏幕需求的使用者
提供了同樣完整的Win 8體驗
針對商務人士的細節很多(效能模式、霧面屏幕、好打的鍵盤)、外形典雅、有棱有角




更多詳情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喔~~
VAIO 系列體驗心得

BIO-您累了嗎?

有許多人每天睡滿8小時,但上班時依舊精神差,就算喝茶或咖啡提神,還是覺得很累。根據醫生表示,這可能是身體的腎上腺過度疲勞才會出現的問題,如果沒有馬上放鬆休息,最終可能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

早上總是常打哈欠,喝咖啡和茶提神也無法提神,可是到了晚上就精神飽滿,失眠整夜,如果有以下的症狀,很有可能就是有腎上腺疲勞的情況。其實台灣近5年來,腎上腺疲勞的人增加了3到4成,主要是因為壓力大時,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對抗壓力,長時間情緒緊繃,腎上腺分泌失調就會導致腎上腺疲勞。

雖然腎上腺疲勞不是疾病,只能靠自己改變生活型態和紓解壓力來調適,不過如果放任腎上腺繼續疲勞,嚴重的話自律神經會失調,除了讓自己感覺愈來愈累外,老化速度也會變得相當快。

根據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許多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求完美,這時候身體心理壓力就會很大,而食物可以幫助調節腎上腺分泌的功能,使情緒可以適當舒緩,像是全麥糙米、各種顏色的蔬菜、適當的肉、魚類,都可以改善這樣的狀況。(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劉芯彤、張世澤)

腎上腺功能障礙會出現什麼狀況?讓我們先參考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表格,幫自己打個分數:

首先,完成以下的測驗已評估自己的壓力反應,以及生活中的壓力指數。
如果答案為「是」,則在左邊的方格打勾。然後利用以下的分數欄看看自己的情況有多嚴重。

腎上腺功能障礙測試*
我有低血壓。
當我起身時會感覺暈眩。
我有血糖過低的情況。
我嗜吃含鹽量高的食物。
我嗜吃甜食。
我的眼睛下方有黑眼圈。
我有睡眠問題(無法入睡或熟睡)。
我的睡眠品質很差(睡醒後沒有恢復精力的感覺)。
我感覺昏沈或無法集中注意力。
我會頭痛
我經常感染(很容易感冒)。
我的運動耐力不佳,且運動完之後感到筋疲力竭。
大部分的時間都覺得壓力沈重。
我感覺疲累而亢奮。
我會積水。
我有恐慌症或是很容易受到驚嚇。
我會心悸
我每天都需要望咖啡因展開序幕。
我對酒精、咖啡因與其他藥物的耐受性不佳。
我感覺虛弱與顫抖。
我在緊張時,掌心與雙腳會冒汗。
我感覺疲勞
我的肌肉衰弱。

0-7可能為輕微腎上腺功能障礙,8-10可能為中度的腎上腺功能障礙,11以上可能為嚴重的腎上腺功能障礙。


大腦與壓力

壓力(與放鬆)反應是由大腦的指揮與控制中心--下視丘所控制的。

當這個部分的神經系統啟動時(大部分的人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啟動的狀態),我們的腎上腺釋出更多的皮質醇與刺激性的神經傳導素--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這些化學物質充滿活性與激勵性。

這個系統是我們的寶貝,尤其是當我們遇到麻煩或危險時。想想看在大草原吃草的斑馬。在飢腸轆轆的獅子逼近時,承受突發性壓力的斑馬拔腿狂奔。直到有一隻被撲倒之後,其他斑馬恢復冷靜,繼續吃草。基本上,我們的身體在啟動壓力反應時,情況就和斑馬一樣。

美國史丹佛大學生物科學及神經學教授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Sapolsky)的說法,那是斑馬沒有潰瘍的原因。牠們會有瞬間急遽升高的壓力,然後,斑馬又恢復冷靜,繼續吃草。牠們的壓力反應是瞬間啟動的,在危機解除之後就關閉了。

我們文化的問題是長期不間斷的無情壓力,對神經系統造成永無休止的刺激,包括我們缺乏營養又有毒的飲食、環境毒素、電磁污染,以及失去控制的無力感,以及沒有歸屬感。

這讓我們處於長期的警報狀態。引領風騷的神經科學家布魯斯麥克尤恩(Bruce McEwen) 在他的著作「我們所知的壓力盡頭」(The End of Stress as We Know It)中,解釋長期的壓力如何損耗我們的生理系統。他將這種情況稱為「適應負荷」4,可以視為一生當中所有壓力源的總和。

所有這些過量的壓力源,人體無法長期不斷應付的壓力源,導致交感神經系統與壓力反應的過度激化,緊接著就是能量的消耗殆盡。

薩波斯基博士詳細闡述這種慢性壓力損傷大腦的方式。主要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居高不下的數值損傷了海馬迴。

在從適應的觀點來看,當我們處於危險或有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會想要記住所有相關的一切。那是好事一樁,有助於我們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那是為什麼我們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會有數量眾多的皮質醇受器。因為我們需要記住危險的情況,以避免未來的再度發生,我們的身體在這方面有著完美的設計。

然而,在現代的社會裡,這套生理系統受到過度的激化。我們不需要記憶我們認知為壓力的每個情況。長期的大量皮質醇損傷了海馬迴,導致記憶力受阻5、失智症與沮喪6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神經學科學家桑妮雅 魯皮恩(Sonia Lupien)博士已經說明壓力如何緊縮我們的記憶力中心,並對我們的大腦與認知功能造成有害有的影響7,8

壓力簡直就是大口啃噬著我們的大腦。

從遭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人身上,可以清楚看到壓力所造成的影響;這是遭遇某種創傷事件所造成的一種焦慮症候群,促使經歷過創傷的人,生活在一種過度反應的狀態。經歷過重大創傷的人,有15%會出現這種情況,例如經歷戰爭、暴力或虐待。這種病徵會改變大腦,重組人體對壓力的反應。許多遭遇過911創傷的人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9

不管是生理的危險、一個想法、認知、毒素、過敏原、感染、甚至是異常的細菌所造成的任何壓力,都會透過這個系統引發廣泛的負面影響。這些影響範圍廣泛,而且力道強勁。.


過度激化的壓力反應有何影響?
以下是長期過度激化壓力反應所造成的影響一覽表10。我在這裡條列這些,只是要說明關於壓力對人體與大腦的負面影響,現有的研究範圍與我們的瞭解。長期持續不斷的壓力:

  • 增加發炎與發炎性的細胞激素 (TNF alphaIL-1 Th1免疫反應),這些都涉及到沮喪、躁鬱症、自閉症、精神分裂與阿茲海默症。
  • 減少神經傳導素乙醯膽鹼的數量,這是天然的放鬆與消炎劑、具有鎮靜舒緩與促進記憶力的作用。
  • 提高沮喪焦慮
  • 損傷海馬迴,導致記憶力喪失與情緒障礙。
  • 提高「興奮性神經毒性」與激化NMDA受器 (細胞的開關)導致細胞死亡。
  • 降低血清素數量。
  • 降低BDNF (大腦的療癒與修復工廠,是新大腦細胞合成所不可或缺的)
  • 降低生長荷爾蒙。
  • 減少慢波睡眠。
  • 降低社交互動與性的感受力。
  • 提高異常的脂肪與胰島素抗性。
  • 干擾甲狀腺功能。
  • 激化導致粒腺體死亡與能量流失的通道(BAXp53)
  • 增加脂肪釋放滲入血液中的數量。
  • 提高三酸甘油脂、減少HDL (好膽固醇)、與增加LDL (壞膽固醇)
  • 提高血液的濃稠度與血小板凝集,導致栓塞(引發心臟病與中風)。
  • 造成肌肉的流失。
食物也會造成身體壓力嗎?且讓我們看一下臨床研究的數據:

壓力壓垮了我們的基因

我們所吃的壓力食物不只造成身體的壓力,也引發了基因的改變,導致更多的壓力。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ian Nutrition)有一份引人矚目的研究,發現以精製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人,體內的壓力基因、發炎基因與胰島素抗性基因都被啟動了。24
研究檢視二組都有胰島素抗性的人員。他們所吃的二份飲食是完全一樣的:相同的熱量、等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纖維。

唯一的差異是一組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是小麥、燕麥與馬鈴薯,另一組是裸麥。裸麥含有不同的訊息分子,被分解與吸收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小麥、燕麥與馬鈴薯。

實驗的結果具有革命性的意涵。

在十二星期之後,採取脂肪切片,並測量基因表現的改變。體重沒有變化,但是基因表現的差異卻是十分驚人。

在小麥、燕麥與馬鈴薯組,有62種引起發炎、產生壓力分子與荷爾蒙,提高胰島素抗性與肥胖的基因被啟動。在裸麥組,有71種改善胰島素功能與避免細胞死亡的基因被啟動。

精緻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往往也是造成身體的隱形壓力,在此提醒大家。腎上腺功能異常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來瞭解,除了相關的不同草本複方(草藥學稱Adaptogen)可以針對不同的結果來改善,也可以透過一些放鬆技巧的訓練,來強化副交感神經的影響,藉由迷走神經釋放乙醯膽鹼來幫助身體滅火,當然針對壓力來源配合有效的生活改善技術及心靈處理技術,也是根本抒壓的重要關鍵。

LIFE-STEVE JOBS教會我們的事




"藝術精妙事科學永遠不能捕捉到的,這真的很迷人!"

"你不能預先串連起這些人生的重點,只有回顧時才能明白,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段會在你未來派上用場。"

"有時候人生的打擊就像被磚頭敲到頭一樣。"

"你得工作將填滿你大部分的人生,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是做你相信這是件很好的工作,而如何讓工作表現很好的唯一方法就是愛你所做的。"

BIO-經痛可以補充鎂來舒緩!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4月19日 下午6:22

有的女性每月月經期來時,總是痛到抱著腹部哀嚎,甚至有人痛到在地上打滾,為了止痛竟然服用止痛藥,事實上,不宜服用 過多止痛藥,可能出現戒斷問題,不妨藉由適合的營養成份來補充調理。根據國外有關研究結果表明,45%的痛經患者有體內的「鎂」明顯低於正常人。

體內鎂含 量在平均值以下,意味著適度可食用含鎂豐富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來減輕痛經問題。

鎂能啟動體內多種酶,能抑制神經興奮,維持核酸結構的穩定,並參與蛋白質合成、肌肉收縮和體溫調節,另外,鎂還影響人的情緒;體內缺乏鎂,可能會使人的情緒趨於緊張,增加緊張激素的分泌,導致發生痛經。


富含鎂的食物

食物中富含「鎂」這種礦物質包括:小米、玉米等;豆類有黃豆、黑豆、蠶豆、豌豆、豇豆、豆腐等;蔬菜有紫菜、雪裡紅、冬菜、莧菜、薺菜、冬菇;水果與堅果類有楊桃、桂圓、花生、核桃仁等。

雖然,台灣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DNA)中沒有鎂的建議攝取量,但美國有建議攝取量,為每日350毫克到400毫克。如果能依照均衡飲食的原則,其實這個建議量並不難達到。

除了補充鎂之外,營養師謝宜芳表示,在經痛期,可以多吃高纖維食物,能促進動情激素排出,增加血液中鎂的含量,有調整月經及鎮靜神經的作用。包括疏 菜、水果與全穀類食品,如全麥麵包、糙米燕麥等食物,都含有較多的纖維。此外,應該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飲等,避免增加焦慮、不安的情緒;可 改喝大麥茶、薄荷茶。


鎂攝取勿過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鎂的攝取過量也會造成中毒,症狀是呆滯、昏迷、中樞神經受損等。甚至在攝取含鎂的營養補充劑更應該注意劑量,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鎂能舒緩經痛,過去研究不少,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7549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49410
鎂配合維他命E和魚油,效果可能更好:
http://www.med.nyu.edu/content?ChunkIID=21602
也有研究發現適當比例鈣和鎂一起補充效果不錯,既能止痛又能減緩焦慮:
Penland J, Johnson P, et al. Dietary calcium and manganese effects on menstrual cycle symptoms. Am J Obstet Gynecol . 1993;168:1417-1424.
維他命B1也有研究證實有幫助: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5221

INFO-瞭解科學,就會支持科學了嗎?

科學界和科學傳播界似乎有這麼一種潛在的共識——瞭解科學,公眾便會支持科學。他們一再宣傳香煙或者肥胖的危害,希望能夠讓更多人有所行動。他們一再闡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希望能夠消除公眾的恐慌。他們一再論述氣候變化問題,希望民眾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便是在科學傳播中廣泛流行的 「缺陷模型」 (Deficit Model)——假設公眾對於科技的誤解與反對,源於他們缺乏科學知識、無法處理晦澀的科學概念。當他們瞭解科學後,自然就會像科學界自己一樣擁抱科學的觀點。

可是,調查發現,公眾對科學的瞭解程度和他們對於科學的態度,呈現出一種弔詭的趨勢——總體而言,公眾對科學的瞭解程度和對科學的正面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具體到某些特定的科技產品,如核能和轉基因食品,知識和態度要麼沒有關聯,要麼就表現出負相關。還有的研究發現,對某些領域的認識程度和態度強度[註]相關,但不能預測態度是正面還是負面。
科學知識,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傳播科學,到底有沒有用處呢?

[註] 態度強度(Attitude Strength),指態度具有堅持性和抵抗性的程度及其對信息加工過程和行為產生影響的程度。

無力的事實

誠然,「缺陷模型」符合直覺,然而,這一方法論有一個脆弱的前提——它假定傳播的對象都是一張嶄新的白紙,會不加選擇地接受得到的所有信息。但實際 上,受眾常常篩選媒體中的信息。他們腦海中已經生根的經驗與觀點,他們對於自身的身份認同,就像濾鏡一樣為呈現給他們的內容增添效果,以維護自己已有的價 值體系。譬如,在美國,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高度政治化的議題。一般而言,民主黨人或者自由主義(Liberalism)者,會更關心氣候變化問題, 並支持相關的環境政策;而共和黨人或者保守主義(Conservatism)者,不僅會反對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舉動,甚至否認全球變暖現象的存在。


【左邊的兩幅圖表展示了從 2001 年到 2010 年,在美國民眾中相信全球變暖事實的人數變化趨勢。上圖是自由主義者(藍線)和保守主義者(紅線) 的對比,下圖是民主黨(藍線)和共和黨(紅線)的對比。來源:Andrew J. Hoffman,via Nature Climate Change】
在美利堅大學的傳播學者菲利普•索爾哈特(Phillip. Sol Hart)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埃裡克•尼斯比特(Erik C. Nisbet)的一項研究中,240 名成年人閱讀了一則關於氣候變化的科學報導。報導中寫道,氣溫升高會促進蚊子和蜱蟲的繁殖,從而加劇西尼羅河熱和其他蟲媒傳染病的流行。這個知識理應讓受 眾對全球變暖問題更加關切,但實際效果卻讓受眾發生了極化:民主黨人確實變得更加支持緩解氣候變暖的政策;但是共和黨人在看到這則消息後,反而產生了逆反效應,比對照組更不支持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

受眾熱愛生動而充滿情感的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分析與數據。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約翰•德•威特(John B. F. de Wit)和研究團隊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透過網站招募了118名男男性行為者,告訴他們性交讓他們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注射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手段。接下來,研究者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說服方式。第一種客觀闡釋,通過流行病學數據,論證男男性行為有很高的感染風險。第二種則讓一個感染者現身說法, 講述了自己因性行為感染病毒的經歷。也許在科學工作者看來,孤立不證,第二種方式中的個例恐怕並沒有說服力。然而偏偏是這樣的論述比客觀的數據更能讓這些 被招募來的人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並產生接種乙肝病毒疫苗的想法。

受眾常常根據親身經驗形成自己的判斷,儘管這種個體經驗,可能在科學上並不嚴謹。在一項研究中,紐約大學政治學家帕特里克·伊根(Patrick J. Egan)和天普大學梅根·穆林(Megan Mullin),分析了美國民眾對於全球變暖的態度和民眾所在地氣溫的關係。他們發現,調查前一段時間的氣溫,較平時異常升高,會增加他們對於全球變暖這一現象的信念。來自公共醫學的研究同樣證實了個體經驗對於人們的科學行為的影響。在決策是否接種流感疫苗時,之前是否經歷過流感病狀,是否接觸過相關疫苗,是否有熟人接種過相關疫苗,都是重要的預測指標。

我不必舉更多的研究來說明這一現象——在形成自己的觀點與態度時,公眾並不會乖乖地從事實出發。他們在認知上太懶惰,在維護既有觀點時太頑固。在情感的鼓動、個體的經驗、價值觀的博弈面前,理智的分析似乎只是一個無力的下下之策。科學傳播工作者希望提供給公眾準確、客觀的科學信息,幫助他們理性地決策。然而,完全理性的公民,只存在於學者烏托邦的幻想之中。

可趁之機

值得慶幸的是,公眾在認知上的缺陷,又給科學與環境傳播者一些「可趁之機」。正因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缺陷模型」在增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與支持方面成效有限,傳播學者在反思之餘,也在提出新的解決方法,希望可以繞過知識層面,直接作用於人的態度甚至行為。

針對價值觀來傳達信息
正如我在之前提到的,保守主義似乎與全球變暖格格不入。相比於自由主義者,保守主義者有更高的「系統公正化」(System Justification)傾向。他們更願意認為現有的社會系統是合理的、公正的,更想要維護它,而不是讓它發生改變。保守主義者也有更高的國家認同感,為自己的國家辯護。而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和其他環境友好政策,通常需要對現有的經濟、社會體製做出改革,因而常常會遭到保守主義者的反對。

不過,紐約大學伊琳娜•費吉納(Irina Feygina)和她的合作者發表的一項實驗發現,可以利用保守主義者「因循守舊」的價值觀,來促進他們做出環境友好的行為。實驗把保護環境詮釋為一種維繫美國的生活方式,保護國家自然資源的愛國舉動。這樣一種解釋方式自然能贏得保守主義者的人心,於是他們系統公正化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就消除了。

利用情感來傳播
恐懼、憤怒、羞恥、內疚……這些蘊藏在我們原始大腦中的情感,似乎比理智的分析更具有力量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療政策學者麗薩•高德 曼(Lisa K. Goldman)和斯坦頓•格蘭茲(Stanton A. Glantz),分析了各類型戒煙廣告的效果。他們得出結論,無論是呈現煙草對健康短期或長期的危害,或是強調吸煙的成癮性,在減少香煙使用量上都沒有多 大成效。相反,一種指控煙草產業的宣傳手段,反而比宣傳健康知識有效。這種策略告訴人們,煙草公司利用具有欺騙性、操控性的手段誘騙人們上當,讓他們成癮,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

這便是利用了情感的力量。對於成人來說,很多煙民雖然已經意識到了煙草對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卻無法戒除,只能感到沮喪甚至內疚;這種宣傳手段將他們內心的無力感,轉換為對煙草行業的憤怒。而對於青少年來說,吸煙本來帶著叛逆情緒,是為了抵抗社會規範和父母的約束;而這種宣傳手段讓他們意識到煙草行業的「陰謀」,從而促使其努力擺脫煙草公司的控制,爭取行為上的獨立。

用行為影響態度
我們常常以為是態度決定了行為。但社會心理學早就證實——行為也可以影響態度。如果把某一種價值觀念轉換為社會規範,潛移默化地影響公眾的行為,等到公眾親身參與到其中之後,他們的態度自然會「跟上」他們的行為。芝加哥大學的行為學家諾亞•戈爾茨坦(Noah J. Goldstein)等人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實驗,他們選擇了一家酒店,在毛巾架上擺上卡片,鼓勵房客重複使用毛巾。第一種情形下,卡片告訴人們,重複使用毛巾可以保護環境。而在第二種情形下,卡片寫道,75%的房客都參與了這項通過重複使用毛巾保護環境的能源節約項目,這種標語,讓毛巾的重複使用率顯著提升。這種情形悄然中樹立了社會規範,無形中有一種約束的力量,讓人不得不遵守。

必須認識到,受眾並非一張白紙,可以由傳播者任意塗抹。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既有知識、成長經歷、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他們篩選、解讀媒體中信息的方式也千差萬別。正因為這樣,科學傳播者的工作才顯得艱巨甚至悲壯。在充滿既有觀點,甚至是敵意的受眾中傳播科學事實,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然而,倘若繞過知識,「操控」公眾的想法,又會陷入倫理上的質疑。

是秉承傳播事實的準則,希冀科學最終能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影響公眾的既有態度;還是選擇靈活變通,在必要時用一些技巧和手段推廣科學的觀點? 這仍然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不讓信息暢通無阻地在政府、公眾和學界之間流通,不讓媒體健康地履行它本應承擔的社會角色,只會導致雙輸局面。

參考文獻

  • Egan, P. J., & Mullin, M. (2012). Turning personal experience into political attitudes: the effect of local weather on Americans’ perceptions about global warming.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1(1), 1-14.
  • Goldman, L. K., & Glantz, S. A. (1998). Evaluation of antismoking advertising campaigns.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79(10), 772-777.
  • Goldstein, N. J., Cialdini, R. B., & Griskevicius, V. (2008). A room with a viewpoint: Using social norms to motivat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hotel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5(3), 472-482.
  • Hart, P.S, & Nisbet, E. C. (2011). Boomerang effects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How motivated reasoning and identity cues amplify opinion polarization about climate mitigation polici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XX(X), 1–23.
  • De Wit, J. B., Das, E., & Vet, R. (2008). What works best: objective statistics or a personal testimonial? An assessment of the persuas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essage evidence on risk perception. Health Psychology, 27(1), 110-115.
  • Feygina, I., Jost, J. T., & Goldsmith, R. E. (2010). System justification, the denial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ystem-Sanctioned Chang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3), 326-338.​

BIO-究竟是「聞」,還是「嚐」到「味道」?


credit: CC by Dennis Wong@flickr
文 / 作者:陳若翎(美國德州萊斯大學心理學博士)

在香水櫃前,試聞著一件件樣品的同時,心裡不禁想著:「這味道聞起來像茉莉花……這有柑橘的味道……」

排了一個小時的隊,終於吃到了人氣拉麵,先嚐了一口濃郁的湯頭,再吃一口彈牙的手感麵條,忍不住讚嘆:「這拉麵的味道真好!」

在這兩個例子中,同樣都在說「味道」,但是是在說同一回事嗎?

首先,聞到氣味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鼻腔,稱為鼻前通路 (orthonasal olfaction),另一種則是從口腔和咽頭,稱為鼻後通路 (retronasal olfaction)。前者主要是偵測外界的氣味,像是第一個例子中聞到的香水味就是透過鼻前通路而被感覺到;後者則主要是偵測嘴巴裡的氣味,嘴巴裡的食物氣味就是經由鼻後通路而被聞到。

課堂上演示鼻後通路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把鼻子捏住,然後將食物放進嘴巴裡嚼一嚼,我們只會感受到酸、甜、苦、鹹或鮮味這些基本的味覺感受,但是一旦把捏住鼻子的手放開,我們可以立刻感受到豐富的食物氣味,這也是為什麼感冒而鼻子堵塞的時候, 嘴裡的食物顯得淡而無味的原因。

當氣味經由鼻後通路而來,我們常會誤以為氣味是一種舌頭嚐到而不是鼻子聞到的感覺,因為氣味的來源在嘴巴裡 (Lim & Johnson, 2011; Murphy & Cain, 1980; Rozin, 1982);我們也常把鼻子和舌頭的感覺「混為一談」,明明「聞」是鼻子的動作,「甜」是味覺,但我們卻會說:「這味道甜甜的。」所以,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嗅覺和味覺關係密切。

行為研究也顯示了兩者密切的關係, 讓受試者喝櫻桃果汁或吃香草卡式達醬,加的糖愈多,受試者覺得食物中的櫻桃或香草氣味愈濃郁 (Green, Nachtigal, Hammond, & Lim, 2012);比起草莓氣味,火腿氣味讓受試者覺得嚐到的口味更鹹 (Seo et al., 2011);所以透過鼻後通路而來的氣味,若和嚐到的口味一致(例:香草氣味-甜、檸檬氣味-酸、醬油氣味-鹹、咖啡氣味-苦、雞肉氣味-鮮),兩者會彼此增強感覺的強度。

腦電波誘發電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 也顯示大腦處理一致的鼻後通路氣味和口味訊息(例:香草氣味-甜)的速度比不一致(例:香草氣味-酸)的時候快 (Welge-Lüssen, Husner, Wolfensberger, & Hummel, 2009)。單獨接受嗅覺或味覺刺激都會激發腦島 (insula)、前額腦區底部 (orbitofrontal cortex, OFC)和前扣帶皮質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的活動,當一致的嗅覺和味覺刺激一起出現的時候,這些腦區的神經活動也會更活躍 (Small et al., 2004)。

然而,品嚐食物的時候,所謂的「味道」,雖然主要是依賴嗅覺和味覺,但其實還結合了其他感官刺激,像是視覺、聽覺、觸覺等等,而形成「味道系統」(flavor system) (Shepherd, 2006; Small et al., 2004)。

想像一下自己坐在放著慵懶爵士樂的法式小酒館裡,不時啜飲一口酒杯裡的紅酒;再想像一下,喝著同樣的紅酒,不過這回是坐在車水馬龍的馬路邊,紅酒還是裝在紙杯裡,這紅酒的滋味想必沒有前面的好吧!研究結果也證明,當一杯白酒被無味的紅色色素染成了紅酒的樣貌,即使是法國波爾多大學品酒系 (Faculty of Oenology, University of Bordeaux) 的學生在品嚐這些「紅色的白酒」後,也多使用描述紅酒的辭彙來描述這些「紅色的白酒」(Morrot, Brochet, & Dubourdieu, 2001)。

相較於安靜的情境,噪音可能會讓受試者分心,所以受試者覺得洋芋片沒有那麼鹹,且愈討厭噪音的人,也會覺得在噪音情境下吃的食物愈不好吃 (Woods et al., 2011)。研究者準備了具有同樣熱量但是不同濃稠度(流質、半流質、半固態、固態)的卡式達醬,受試者覺得愈濃稠的卡式達醬會帶來愈多的飽足感、卡式達的氣味愈濃且甜度愈低,不過這會如何影響飲食行為還需要再進一步的研究 (Hogenkamp, Stafleu, Mars, Brunstrom, & De Graaf, 2011)。

因此,所謂的「味道」不管是指外界的氣味,或是嘴裡的氣味,只要是指氣味,其實都屬於嗅覺,所以應該是「聞」到,只是聞的方式可以是經由鼻前通道,或是經由鼻後通道。

但是當我們在評論食物的「味道」時,這已經不只是「聞」到的氣味,也不只是「嚐」到的口味而已,還包括了「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和「接觸」到的口感等等各種感覺結合成的綜合感受,就像欣賞一支交響樂團的演出一樣。

參考文獻

  • Green, B. G., Nachtigal, D., Hammond, S., & Lim, J. (2012). Enhancement of retronasal odors by taste. Chem Senses, 37(1), 77–86. doi:10.1093/chemse/bjr068
  • Hogenkamp, P. S., Stafleu, A., Mars, M., Brunstrom, J. M., & De Graaf, C. (2011). Texture, not flavor, determines expected satiation of dairy products. Appetite, 57(3), 635–641. doi:10.1016/j.appet.2011.08.008
  • Lim, J., & Johnson, M. B. (2011).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retronasal odor referral to the mouth. Chem Senses, 36(3), 283–289.
  • Morrot, G., Brochet, F., & Dubourdieu, D. (2001). The color of odors. Brain Lang, 79(2), 309–320. doi:10.1006/brln.2001.2493
  • Murphy, C., & Cain, W. S. (1980). Taste and olfaction: independence vs interaction. Physiol Behav, 24(3), 601–605.
  • Rozin, P. (1982). “Taste-smell confusions” and the duality of the olfactory sense. Percept Psychophys, 31(4), 397–401. doi:10.3758/BF03202667
  • Seo, H.-S., Iannilli, E., Hummel, C., Okazaki, Y., Buschhüter, D., Gerber, J. C., Krammer, G. E., et al. (2011). A salty-congruent odor enhances saltines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Hum Brain Mapp, 1–15. doi:10.1002/hbm.21414
  • Shepherd, G. M. (2006). Smell images and the flavour system in the human brain. Nature, 444(7117), 316–21. doi:10.1038/nature05405
  • Small, D. M., Voss, J., Mak, Y. E., Simmons, K. B., Parrish, T. B., & Gitelman, D. R. (2004). Experience-dependent neural integration of taste and smell in the human brain. J Neurophysiol, 92(3), 1892–903. doi:10.1152/jn.00050.2004
  • Welge-Lüssen, A., Husner, A., Wolfensberger, M., & Hummel, T. (2009). Influence of simultaneous gustatory stimuli on orthonasal and retronasal olfaction. Neurosci Lett, 454(2), 124–8. doi:10.1016/j.neulet.2009.03.002
  • Woods, A. T., Poliakoff, E., Lloyd, D. M., Kuenzel, J., Hodson, R., Gonda, H., Batchelor, J., et al. (2011). Effect of background noise on food perception. Food Qual Prefer, 22(1), 42–47. doi:10.1016/j.foodqual.2010.07.003

LIFE-浪漫的溫度

死宅是沒有前途的....

真是太崇拜姬十三了~用幽默的手法說了一個宅宅們的浪漫故事


APP-toWALK 行人導航王

toWalk-07

行人需要導航嗎?當然需要!

對不開車的我來說,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後免不了常常要走段路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時候通常使用 Google 地圖 App ,但是只有真的常常走路的朋友才能體會, Google 地圖可以解決問題,卻總是少了些什麼,例如每到一個交叉路口時很準確的告訴我應該往哪裡轉彎?當我走在一條陌生的路上時告訴我走的路到底是否正確?

當然我們可以不斷的切換到 Google 街景調整指北針與面對方向,這些確實原本的 Google 地圖都做得到,但就是操作不夠便利,而走在路上要一直切換也是有那麼一點點麻煩和辨認出錯的可能(不是 Google 地圖出錯,而是我自己在路口轉彎時搞錯方向)。

沒想到市面上清一色「汽機車」導航軟體中出現一股「清流」,最近由台灣團隊推出的這一款支援 Android、 iPhone 的行人導航 App:「 toWALK 街景導航,貼心的設計就可以解決上述只有行人才能體會的需求!



下面是這款行人導航軟體:「 toWALK 街景導航」的示範宣傳影片,經過我實際的使用驗證,它確實有幫助,整合 Google 地圖和街景,加上專為行人設計的操作流程和介面,讓我們走路時更容易導航、更不容易迷路

要先說明的是,「 toWALK 街景導航」可能沒有你想像中的神奇,例如你以汽車導航的使用經驗,可能以為會有即時衛星定位、語音播報等等功能,但事實上這些在「 toWALK 街景導航」中都沒有。

然而如果回頭真的以「行人」的角度設身處地,那麼起碼對我這個熱愛「必須」走路的人來說真的有照顧到我的需求,畢竟走路時又不可能架著導航機,使用情境中真的不一定需要衛星定位和語音播報,而且這樣還更省電。




打開「 toWALK 街景導航」,選擇目的地與目標,選擇方式可輸入地址,
也可以輸入地點關鍵字來找到目標,例如輸入台北車站就能直接定位目標

地點關鍵字的檢索結果可以找到大地點,但小地點不一定找得到,似乎沒有抓取所有的 Google 地圖資料。

另外,你可以按住地圖上的目標或行人標示,直接拖曳選擇你想要的位置。

toWalk-01 toWalk-02

設定好出發與目的地後,按下右上方的下一步按鈕,就會開始規劃行人專用的路線,通常會規劃出二到三條路線讓你選擇

點擊想要的路線後,繼續按下右上方的下一步按鈕,就能進入導航畫面。一開始看到的是「 toWALK 街景導航」結合 Google 立體地圖呈現的導航方式,但這個模式不是和原本的 Google 地圖差不多嗎?

toWalk-03 toWalk-04

所以重頭戲在這裡,當你把「 toWALK 街景導航」的畫面橫擺,就會立刻顯示出「每一個交叉路口」的街景畫面,畫面裡有很清楚的箭頭告訴我們要前往的道路,利用右邊的方向鍵切換下一個路口,只要跟著街景走,就不會走錯、也不用費心辨認,輕鬆到達目的地。

toWalk-07

這裡有哪些細節是針對 Google 地圖街景的優化呢?
  • 1.只是下載「每個路口」中「你需要知道的方向」的街景圖,所以速度很快,也不會太耗流量與電力,反而比 Google 地圖導航時更輕省。
  • 2.承上,自動下載好你真正需要的街景,你不再需要自己去手動切換和喬位置。
  • 3.在街景中結合了清楚的箭頭標示,不像原本的街景還需要自己想方向與確認道路。
  • 4.橫擺畫面就顯示路口街景,比 Google 地圖原操作要簡單許多。
所以實際的使用情境下,這款 App 真正可以滿足行人的輕鬆走路導航需求。
利用「 toWALK 街景導航」做好規劃,切換到橫擺的街景模式,每到路口就打開「 toWALK 街景導航」照著箭頭轉彎或切入巷子中,操作更輕鬆,也更不容易自己搞錯方向囉!推薦大家試試看。

toWalk-08

APP-AirDroid 2


AirDroid-15

讓我們從電腦遠端控制、管理在另一端 Android 裝置上的各種檔案與設定:不僅可以整理、傳輸照片音樂,也能切換鈴聲與傳送簡訊,還能安裝 App apk,並且不需連接 USB 傳輸線。


而 AirDroid 2 有幾項新增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新功能,就是電腦和手機不用在同一 Wifi 網絡下也可連線操作。只要預先建立 AirDroid 帳戶,手機和電腦在不同網絡下 (例如手機透過 3G 上網) 也可連接操作。

除此以外,還有搜尋電話功能。利用電腦登入,就可開啟手機的 GPS 查找手機的所在位置,並顯示在地圖上。另外還增加了遙控相機, 來電通知等功能。


AirDroid 2」能夠最大程度遠端控制 Android 裝置,進行像是傳送簡訊、上傳或下載照片音樂、傳輸剪貼簿、管理應用程式、遠端拍照,以及找回遺失手機等等功能。而且操作步驟非常簡單、免費帳戶足夠使用,還有繁體中文介面,值得推薦有需要的朋友試試看。



下面影片展示出如何在網頁瀏覽器裡透過「 AirDroid 2」遠端控制 Android 裝置的過程,非常容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 在手機安裝 AirDroid 2:
下面我就具體來分享「 AirDroid 2」的具體設定步驟與重點功能。
首先,要在 Android 手機上安裝「 AirDroid 2」的 App,第一次啟動後要執行登入,建議新建一個「隱密獨立的帳號密碼,因為當「 AirDroid 2」可以從任何電腦的瀏覽器登入你的手機時,就表示這個帳號的保密非常重要,不可以被別人破解登入。

AirDroid-16AirDroid-17


  • 平常手機不用開啟「 AirDroid 2」,也能遠端登入:
在手機端登入「 AirDroid 2」後,可以在帳戶資料中看到每月免費遠端資料用量是 100 MB,這足夠一般用戶用來傳送簡訊、發送剪貼簿、遠端找回手機等等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但如果你需要傳輸更大量檔案就必須付費升級(每個月約 60 元新台幣可以有 1 GB 傳輸量)。

另外在「 AirDroid 2」的設定中,如果啟動「啟用遠端喚醒」、「尋找電話」,那麼即使你平常在手機上關閉「 AirDroid 2」(避免耗電),當需要時還是可以隨時從任何電腦的瀏覽器上登入你的「 AirDroid 2」帳戶來開啟手機上的相應功能。

AirDroid-18AirDroid-19


  • 從瀏覽器登入 AirDroid 2 並獲得免費升級帳戶:
在手機上簡單完成安裝與登入「 AirDroid 2」的步驟後,接著所有的動作就來到了電腦端的瀏覽器裡。
在瀏覽器中進入「 AirDroid 2」的網頁控制端,登入你剛剛建立的帳戶。

AirDroid-01

第一次登入時,會出現「 AirDroid 2」的優惠資訊,因為剛剛發佈,所以提供了只要你連結 FacebookTwitter 帳戶就送你兩個月「 AirDroid 2」升級帳戶優惠活動(可以擁有 1GB 傳輸量,以及部分專屬功能)。

AirDroid-02

其實免費版對一般用戶也很夠用。
進入「 AirDroid 2」網頁控制端後,可以在網頁上看到一個類似電腦桌面的控制台,右方能夠查看一些最重要的手機資訊,包含手機目前的電量與空間剩餘容量等等。

AirDroid-03


  • 遠端發送檔案、網址、剪貼簿與 apk 到手機:
在瀏覽器網頁端右方的發送台中,可以從電腦直接丟檔案、複製網誌、輸入剪貼簿內容,或是傳送 APK 檔案到手機,手機上會依據內容自動啟動相應的工具。

AirDroid-04


  • 遠端查看手機完整資料:
你也可以從「 AirDroid 2」網頁端查看所有連結裝置的詳細資料。像是手機剩餘空間,還有聯絡人、簡訊、應用程式、照片影片音樂等。

AirDroid-05


  • 遠端整理手機聯絡人:
打開聯絡人,就能從「 AirDroid 2」網頁端查看手機內所有通訊錄資料。

AirDroid-06

甚至可以從網頁端撥打電話
AirDroid-13


  • 遠端接收與發送簡訊:
從「 AirDroid 2」網頁端接收與發送簡訊則是一個非常方便實用的功能。

AirDroid-07


  • 遠端管理手機 Apps:
在「 AirDroid 2」的應用程式管理中心裡,可以查看所有已經安裝的 Apps,或是遠端安裝應用程式到手機,也可以幫你進行一次選取大量應用程式後移除等等動作,但是移除時還是要回到手機確認,只是可以「批次」選取,會增加一些方便性而已。

而應用程式管理中心的另外一個妙用,就是可以把你手機內已經安裝的應用程式轉換成 APK 檔案,下載到電腦中做備份。

AirDroid-08


  • 遠端上傳、下載手機照片:
利用「 AirDroid 2」也能夠很方便的管理手機內的照片、影片、音樂檔案,這是另外一個我覺得很實用的功能。

不需連接任何傳輸線,就能遠端下載手機內的多媒體檔案,或是把需要的照片上傳到手機內的特定資料夾。

AirDroid-09


  • 遠端整理手機內檔案資料夾:
當然也可以透過「 AirDroid 2」管理所有手機內的檔案資料夾,而重點一樣在於不需插上任何的 USB 傳輸線。

AirDroid-10


  • 管理 AirDroid 桌面:
「 AirDroid 2」的桌面可以讓用戶進行任意管理,把常用的功能放到桌面上。

AirDroid-11

甚至建立多個桌面。
AirDroid-12


  • 遠端遙控手機拍照:
一個有趣但或許在特殊情況很有用的功能是,新版「 AirDroid 2」支援遠端拍照功能,可以從網頁端控制手機拍下鏡頭前的照片。

厲害的是,手機拍照時,手機上完全不會出現拍照的畫面,看起來還是跟原本的手機桌面一樣,但是「 AirDroid 2」網頁端則已經開啟照相機來拍下照片了!這個功能想想也滿恐怖的。

AirDroid-14


  • 手機防竊與遠端找回:
想要特別介紹「 AirDroid 2」的最大理由,就是增加了遠端找回遺失手機的功能

隨時從網頁端登入「 AirDroid 2」,就能立刻定位你的手機位置(不用一直在手機開啟「 AirDroid 2」,只要在需要時從網頁端登入即可)。在定位畫面中能夠對每一台裝置進行細部控制。

例如讓手機播放聲音,切換到「丟失模式」讓你可以用更多方法來找回手機,而為了以防萬一也可以徹底清除手機資料。

AirDroid-15

在「丟失模式」中,可以把手機鎖定,然後播放你輸入的訊息以及提供的電話,手機上會出現這則訊息,撿到手機的人除非知道你設定的密碼才能解鎖,要不然就只能直接撥打電話給你。
整體來看,「 AirDroid 2」這次升級非常強大,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

AirDroid-20

SMARTPHONE-HTC One 中文宣傳介紹影片


最新幾天,HTC 在 Youtube 上載了 HTC One 的中文宣傳介紹影片。

影片展示了 HTC One 的主要賣點,全鋁合金機身,並有 BlinkFeed 首頁可以獲取不同的即時動態資訊,HTC Zoe 實境相簿和機面前置雙喇叭 BoomSound。
再下面三段分別有 BlinkFeed, HTC Zoe 和 BoomSound 的詳盡介紹。




APP-《Iron Man 3》正式推出




在電影《Iron Man 3》上映的同時,Gameloft 亦宣佈推出官方的同名遊戲。在新遊戲中,大家將扮演 Iron Man 迎戰不同的敵人,當中包括Crimson Dynamo、Ezekiel Stane、Living Laser 及強大的 M.O.D.O.K 等。另一方面,遊戲中亦擁有多達 18款的不同盔甲,透過升級及改良,提升自己的戰鬥力。

雖然遊戲吸引,不對裝置系統的要求亦非常高,即使是市面上高規格的 Galaxy Note 2 等手機於進行時亦非常容易出現遲緩等情況。除此之外,在高系統需求下,長期進行遊戲亦會令手機或平板電腦變得非常熱。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要先確定手機有足夠空間及記憶體,建議盡量於平板電腦上玩。
費用:免費
目前版本:1.0.0
檔案大小:765 MB
支援機種:Android 2.3 以上系統

Google Play: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gameloft.android.ANMP.GloftIMHM

INFO-101次求婚


這部電影並不是劇情特別好,也不能說非常有創意
大意是條件天差地遠的黃勃與志凌姐姐因為相親而互相認識,最後賴蛤蟆真的吃到了天鵝肉!


條件一般般的黃勃被志凌姐姐的氣質神采迷住了,並因為志凌姐姐的一句:"你為愛情努力過、付出過嗎?" 而下定決心去追這位他自己也覺得高攀不上的女神

在真實的世界裡,相信也有很多善良但平凡的男生
因為對自己沒信心而不敢去追有感覺但條件比自己好太多的女生

這部電影最讓人感動的就是黃勃的可愛與傻勁......

雖然感情的事,是兩人的事,不是單一方的付出對方就必須有所回應
但是只要願意努力一下
因為我們想讓她幸福,想讓她開心
想多一分鐘、多一秒鐘的努力
就能離幸福,離一輩子更近一步


在這裡祝每個遇到生命中覺得是不可能追到的天使的男生......
試試看吧!!很多事情....都不一定喔~~~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LIFE-老公等級鑑定書


七等老公:奴役你+傷害你+吃定你。不思進取、迷糊度日,靠你生活。打你罵你,拿你的錢賭博、泡妞,還能吃定你,哄你、騙你、嚇你、感動你,他深諳女人心 事並熟練掌握了所有技巧,讓你毫無辦法,渾然不覺地奉獻青春和感情。這樣的老公,不是人,是魔鬼,百里無一。女孩遇到趕快躲,小心來不及。

六等老公:靠你養+陪伴你+不爭氣。靠你養著,不思進取。但是有這樣那樣的小優點,帶給你安慰。這樣的老公,是人,但稱不上一個男人。

五等老公:和你一起生活+僅此而已。能和你一起過日子,僅此而已。這樣的老公算個男人,卻是差等的男人。





四等老公:和你一起生活+給你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有責任心。這樣的老公,是最普通的男人,如果你不貪心,也就夠了。

三等老公:和你一起生活+給你安全感+給你歡樂。能給你安全感,有責任心,而且能讓你開心。這樣的老公,是個不錯的男人,好好珍惜吧。

二等老公:和你一起生活+給你安全感+給你歡樂+理解你+尊重你。能給你安全感,有責任心,而且能讓你開心,還懂得理解你和尊重你。這樣的老公,是個難得的好男人,遇到他真的算得上幸運。

一等老公:和你一起生活+給你安全感+給你歡樂+理解你+尊重你+滋養你+完善你。能給你安全感,有責任心,讓你開心,懂得尊重你。而且能發現你身上自己 都沒發現的優點,幫你克服你的弱點,豐富和提升你,促進你更加堅強和自信,更有女人味。這樣的老公,是理想的男人,百里無一,遇到他是中大獎。

只要對劃分老公等級的標準稍作分析就不難發現,女人最看重老公的其實也就這兩樣東西:責任和尊重。差的老公差就差在缺乏責任和尊重上,好的老公好就好在具有責任和尊重的品質。由此看來,做一名優秀的男人和老公,責任和尊重尤為重要。

在夫妻關係和整個家庭中,男人的責任處於核心地位。一個有責任的男人,必定在事業上發憤努力、有所作為;必定在生活上嚴於律己、顧及他人;必定在交往上有 理有節、把握分寸。與這種男人生活在一起,女人不會擔心男人在外拈花惹草,不會為了生計疲於奔命,如此,女人才會覺得踏實、可靠、安全。倘若一個男人缺乏 責任,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僅有責任還是不夠的,男人須對女人充分尊重。我始終認為,尊重是維繫夫妻感情的紐帶。尊重女人,就尊重她的事業,支持她在工作上發揮最大的潛能;尊重女 人,就給予她空間,女人有自己的愛好和個性;尊重女人,就愛她的朋友、她的家人;尊重女人,就要信任她,而不是時時提防、處處控制……。當然,對於那些不 值得尊重的女人則另當別論。